明星当音乐导师 有真才实学才是节目制胜法宝

大连晚报   2014-03-17 10:31   浏览69次   关键词:导师

章子怡当导师换了多套服装,让网友惊呼这是“最强音”还是“最强装”。 

  大连晚报讯 记不清中国电视的选秀节目是何时而起的,有印象的好像就算《超级女声》了吧。当时只记得那些超男超女的名字,什么李宇春,何洁,张靓颖。但近几年,随着同质化的节目越来越多,选秀节目中评委的重要性凸显。尤其是去年《中国好声音》里光脚唱歌的那英和被封表情帝的庾澄庆,真性情的刘欢,爱流泪又爱冷幽默的杨坤,让观众看到了这些明星真我的一面。一时间,“好声音”几乎成了四位评委欢乐的海洋,相对于那些当时还籍籍无名的选手来说,说是导师们带热了这档节目,并不为过。另一方面,选秀原本是面向草根选手,让普通百姓有个圆梦的机会,但从《声动亚洲》开始,选手已变成成名的明星,而且还都是有很高人气的明星,《声动亚洲》成了明星擂台赛。随后的《我是歌手》等节目更是把那些出名的不出名的歌手拿出来炒。都说物极必反,这不,去年很多节目组看到了第一季“好声音”的空前成功,也蜂拥做起了歌手选秀节目,导致今年的歌手选秀节目整体让人感觉疲软,如果没了观众的关注,那些想靠选秀成名的草根们该怎么办呢。——陆彤

  近一年来,随着评委成为选秀节目竞争中吸睛的重要元素,明星评委成为各卫视哄抢的稀缺资源,选秀节目也由此从消费草根选手逐渐向消费明星评委转变。更不可理喻的是,经常是歌唱节目找来了唱歌跑调的影视明星,竞技节目请来了搞笑的小品演员,才艺选秀节目请来了不善言辞的体育明星。虽然艺术都是相通的,但术业有专攻,有些节目,选手可谓强劲,但从评委的表情看,似乎还处在懵懂阶段。这就好比和一个吃奶的孩子讨论满汉全席,那还有个好?

  真才实学导师:选秀节目制胜的法宝

  可以说,《中国好声音》和《中国好歌曲》这两档节目的成功,导师可谓是制胜法宝。

  因为在综艺节目的评委之间,应该承载着风格互补的功效。若都属于活泼兴奋型的,那现场难免乱成一锅粥,若都严肃紧张,那综艺节目变成了考试现场,亦毫无娱乐可言。《中国好声音》的导师和《中国好歌曲》的导师刘欢、周华健、蔡健雅、杨坤,就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。

  刘欢保证节目的“高度”。刘欢在华语流行音乐界拥有不可撼动的教父地位,作为乐坛“大哥大”,刘欢显然就是音乐权威的代表。2012年由刘欢领衔的《中国好声音》第一季评委团开启了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火爆先河。而他却在《中国好声音》风头正盛时,选择退出评委团,也许是淡泊名利,或者是在等待一个更适合的机遇。刘欢对节目的挑剔更让人有理由相信《中国好歌曲》的品质保证,刘欢的高度决定了这档节目的高度。

  周华健保证节目的“温度”。作为一直以来极具影响力的华语歌手之一,周华健拥有名副其实的“国民歌王”称号。他阳光、健康、积极向上又温暖人心的曲风和形象让人感觉“暖暖的很贴心”。周华健出任评委,不仅保证了节目的温度,更为该节目的火爆增加有力筹码。

  杨坤保证节目的“热度”。杨坤虽然年轻却有不少关注度,犹记得《中国好声音》第一季时,他的“32场”几乎成为贯穿始终的热门话题。杨坤极具辨识度的嗓音和对音乐独到的见解必然能帮助选手,而最关键的是,有如此热情活跃的杨坤在场,节目组根本不用担心选秀现场的冷清,有杨坤,就有热度。

  蔡健雅保证节目的“鲜度”。蔡健雅被称为“歌坛甄嬛”,属于综艺节目评委界新人,也是《中国好歌曲》评委中唯一的一位女性。蔡健雅的音乐才华有目共睹,歌手、编曲兼作词人的身份证明她是一位全能型的创作才女,她的加盟不仅是印证“男女搭配干活不累”的真理,而且是在音乐上对选手进行专业的点评和指导,更重要的,蔡健雅为选秀现场带来如沐春风般的新鲜气息。

  滥竽充数导师:不是什么钱都可以赚的

  歌者议歌,舞者论舞。可如今在各种各样的音乐选秀、真人秀节目扎堆涌现之下,平常活跃在电影大银幕的各位明星,仿佛约好了一样,突然集体“叛逃”,挤进电视这个小荧屏中,先后亮相于不同的综艺节目,当导师、做评委。从章子怡,黄晓明、谢霆锋、陈坤,再到现在的赵薇、刘烨、李连杰,还有许多港台明星周杰伦、吴佩慈,如今,有卫视更是不惜血本请来了韩国人气男星金秀贤。

  但他们在电视综艺节目上指指点点,怎么看都不像他们的“本职”,总显得业余。记得《中国最强音》邀请章子怡做评委,成为这个节目的最大看点。当时引发各种吐槽:“章子怡根本不是歌手,怎么有资格做评委”,“国际章唱歌跑调也敢去做音乐评委?”但无论怎么说,章子怡这个名字出现在《中国最强音》评委团的那一刻起,一个最明显的结果,就是完全力压罗大佑、郑钧和陈奕迅这三位专业评委。争议,正是节目组要的效果,章子怡这个身影出现在专业音乐选秀节目的评委席,当然是超出音乐评价范畴的,但却极度符合娱乐规律。因为她的不专业,导致了点评的一切皆有可能,反而形成一种娱乐悬念。再加上观众大多带着看热闹的心理预期去看章子怡的出镜,无形中就达到了具有杀伤力的广告效果。在这方面,罗大佑再专业,也真是不及章子怡。

  而刘烨和赵薇做评委被观众吐槽:像一对白痴在耍活宝。他们对选手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,问的问题浅显是小,无知是大。周杰伦据说智商在130左右,被邀请成为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评审。周董自嘲,来做节目就是为了好奇,至于选手超乎地球人的能力,他自然自叹不如,来做节目就是来捧捧场。金秀贤更是自我,说是来《最强大脑》做评审的,可整个录制现场和一个魔方较劲,其他的事和我无关。你让我干吗我干吗,不就是让我露个脸吗,露完了我拿钱走人。

  因为是跨界“走秀”,这些明星们从开始就一直在接受质疑、否定、拍砖。因为他们不是这行业里的专家,他们在节目上对于选手的点评、意见、指导在部分观众看来也不具权威性。但为什么电视综艺节目还要屡屡做出这类尝试呢?有卫视负责人道出缘由: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,这也算是一个圆梦的过程,一方面他们上台表演自己的才艺,另一方面还有机会看到他们平常喜爱但接触不到的明星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的才艺也有可能受到明星的认可,也算是圆梦。

  做导师评委:

  既省力赚钱又快

  记者曾在一档综艺节目听到一位影视明星调侃。他说,与拍电视剧、电影不同,加盟综艺节目当评委、导师,是明星工作当中赚钱“最轻松”的一项,省力赚钱又快。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时间少则三五个月,多则半年以上,而且明星这部分时间还都全部要耗在拍摄地点。相比之下,参加综艺节目的时间较为自由且耗时相对短,三个月的节目每周最多录两到三期,少则一期,剩下的全是明星的“自由活动”时间,“拍电视、电影既累,有时还怕伤着,做导师、评委只需要坐在那,动动嘴皮子就好了。现在制作一档节目的费用动辄千万元,给明星的酬劳自然也少不了,所以参加节目其实也是他们赚快钱的一个方式”。

  不过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,请明星跨界,其实对节目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,“对收视率或许是有一定的帮助,但主要还是影响力的诉求。有明星就有话题,比如某某明星钦点某个选手,某某明星和哪位达人互动,靠明星来提升观众对这些选手、达人的认知度。但其实节目要想长期引人关注,还是要依靠节目本身的内容。明星只能锦上添花,不能雪中送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