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方金:宋丹丹老师的戏不需要编剧和剧本

搜狐娱乐   2014-03-15 19:06   浏览72次   关键词:宋方金,宋丹丹

宋丹丹《美丽的契约》

宋丹丹《美丽的契约》剧照

  (来源:编剧帮 宋方金/文)最近一直在闭关写剧本。今天方打开电脑上网,看见很多朋友又在讨论剧本与演员的话题。话题是由宋丹丹老师引起来的,也还是以前宋丹丹老师的论调:拍戏不用剧本、拍戏不是拍剧本、国外拍戏拍梗概。等等。也有很多朋友给我私信或者在微信爱特我,希望听听我的看法。我知道,这是因为宋丹丹老师主演的《美丽的契约》这部电视剧的编剧署名是我。我其实一直不怎么爱讨论这些话题,因为我觉得一茬庄稼种完了就种完了,接着种下一茬就是了。但是看到大家认真深入的讨论,我忽然意识到我的想法有些狭隘了。因为讨论一下这个话题有助于大家深入认识编剧这个行当,对目前这个影视创作环境也可能有所裨益。于是我就我了解的一点情况,说一点我的粗浅看法。

  一,先说《美丽的契约》的剧本。《美丽的契约》的剧本是我写的,但是成片后的《美丽的契约》的电视剧不能算我写的,这部电视剧的确是由宋丹丹老师、范明老师、余淳老师、梁静老师等很多老师现场攒的。所以,宋丹丹老师所言非虚。她不但不需要剧本,以我对宋丹丹老师粗浅的了解,她根本连大纲和梗概都不需要。只要跟宋丹丹老师说一个情境,她可以自己编一大段乃至无数段出来。就像鱼在水中冒泡一样,宋丹丹老师演戏更像一种本能;也像自来水龙头,拧开就有水。当然,水的质量我们另说。从《美丽的契约》成片来看,我剧本里的台词,宋丹丹老师基本都没用,绝大部分由她即兴创作;少量用了的部分,也都是改头换面,加入了她的再创造。戏演得好坏是另一个话题,但宋丹丹老师说她拍戏不需要剧本、到了现场就把剧本一扔确实是实话实说,并没夸大。实际上,我发自肺腑地认为,宋丹丹老师的戏不需要编剧和剧本,只要有一群人执行她的想法就可以了。跟宋丹丹老师合作的制片方实在不该再花一笔钱请编剧。

  二,署名。《美丽的契约》电视剧编剧署名只有一个人,就是我。这实在也是一个误会。因为这部电视剧的编剧可以写宋丹丹老师、余淳老师,甚至可以写上范明老师,他们对这部电视剧的剧作贡献都比我大,但只署了我一个人,这对宋丹丹老师、余淳老师等人来说是不公平的。其实,在这部电视剧拍完到播出前,我跟制片人罗立平先生说过大概两到三次,我说编剧署名能不能把我去掉;退一步来讲,由我、宋丹丹、余淳一起联合署名编剧也是比较妥贴的。罗立平先生为人宽厚,不知出于什么考虑,没有答应我这个请求。在此,也算一个简单的声明:《美丽的契约》这部电视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戏剧段落、台词、细节、情节是由宋丹丹老师、余淳老师等人即兴编写的,跟署名的编剧宋方金不能说没有关系,但关系不大。其实不光是戏剧段落,里边很多人物,比如,麦克身边的那几个朋友,也都是由剧组现场即兴添加的。这种创作方式的确令我眼界大开。这次跟余淳老师、宋丹丹老师、范明老师等人合作,也算长了见识。他们才华横溢,随时都可以现编。

  三,定性。如何定性《美丽的契约》这部电视剧呢?有一个非常有见地的剧评人叫梅子笑。梅子笑老师认为这部剧恶俗、咯吱人、身体会有不适之感,是一部闹剧。还有一个影视行家袖手2000老师在微博上说:《美丽的契约》是一部中收视率的闹剧。我觉得,两位老师的这个定性是准确的。就我个人初衷来说,《美丽的契约》是一部幽默喜剧。幽默不是作品风格,而是一种人生态度。阳光穿过玻璃,改变了走向;烦恼穿过幽默,化做了菩提。比如,原剧本的开端,花美丽为给儿子做个榜样,成为了一名高考钉子户,这是一个很结实的人物关系;但宋丹丹老师发挥成她做了一个梦,梦见自己穿着少女的裙子去高考。我们都知道,最好的喜剧或戏剧来自于结构和人物关系,不是来自于场景和表演。但对于很多演员来讲,更希望以自己的方式解决战斗。所以,大幅度的表情(如挤眉弄眼、放声大笑)、高音量的台词(动辄平地起高声)、习惯性的形体(怎么舒服怎么来),成为近几年荧屏上的主菜。喜剧与闹剧一墙之隔,很多演员不知道拿捏其中的分寸。批评别人不太好开口,说说我的好友范明老师。他在《美丽的契约》里饰演男一号,也经常即兴创作,比如,其中一场是他跟他母亲掰扯什么,他让母亲小声点,说她声音的穿透力很高,能穿透楼上的马桶云云。我一向认为,电视剧是晚饭艺术、客厅艺术,我一般不允许或尽量避免自己在剧本里出现尿、屁、马桶等词汇。(其实这是美国公共电视台的要求,他们的尺度比我们严;收费电视台另说)。万涓成水,终究汇流成河。这样恶俗的噱头多了,喜剧就变成了闹剧。

  四,演员与人物。宋丹丹老师在拍摄《美丽的契约》期间,拿到我写的剧本后,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,她说:这个编剧不了解我。我当时听了后很诧异:我为什么要了解她?我确实不了解她,作为一个职业编剧,我只需要了解我笔下的人物。她作为一个职业演员,应该尽量去理解人物、塑造人物,而不是让人物来适应她。如果演员与人物有相交的部分最好,如果没有,就需要塑造,不能削足适履。后来我想,这可能就是目前中国演员最大的问题。现在绝大部分演员,已经丧失了塑造人物的能力,他们只想借助人物展现自己身上最有魅力的那一部分。演员已经不是在演人物,而是在演自己牛逼的瞬间,借助这些瞬间,塑造自己。现在的演员,都觉得自己大于人物。我看《美丽的契约》的时候,一直觉得演员与人物的关系很古怪。我找不出词来形容。有一天我忽然茅塞顿开,眼前闪出一行句子:演员在“调戏”自己的角色。宋丹丹老师在面对花美丽这个角色的时候,没有卑微感,没有戏剧感,只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优越感。她对这个人物是颐指气使的。宋丹丹老师连自己生活中的“你干嘛呀你”、“神经病吧你”“真够逗的”、“真成”等口头禅一并带给了角色,而且带给了她饰演几乎所有角色。很多演员始终不能明白,生活化不是生活本身。生活化重要的是化,不是生活。好多人评价宋丹丹老师演戏松弛,我觉得松是松了,但没弛起来。实际上,好的演员都是人间的灵媒,与角色相依为命,互相营养,彼此成就。但现在的演员,自恋自大,占尽了角色的便宜。一个还在利用角色、占角色便宜的演员,无论如何不能算一名好演员。现在很多演员,以为自己只要坐在那儿说话,就有观众看他。这实在是痴梦一场。千百年来,观众永远看的是戏剧。戏剧是模仿并比喻人生的艺术,它试图穿过表象,把握混乱人生的真谛。浪花或可即兴,深海必来自深喉。

  五,编剧、导演与演员。我一直认为,一部好的影视作品,在编剧结束的地方,导演开始;在导演结束的地方,演员开始;在演员结束的地方,观众开始。大家像一场接力赛一样,跑完故事的全程,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审美与冲刺。但最近几年,演员与编剧的关系越来越紧张。其实,在此之前,导演与编剧的关系也曾经一度紧张。这是因为曾经有一个时期,导演是最有话语权的人,他们也爱改剧本。随着影视大跃进,导演话语权被一线演员几乎全线占领。因此,编剧与演员短兵相见刺刀见红了。由此也可见,谁有话语权,谁就会改剧本。除非有行业法规限制。从目前的状况来看,这还是一个无解的难题。谁拳头大谁说了算。实际上,不管哪个环节,不管谁,只要拿自己当尺子去量别人,别人永远是不准确的。在没有法规、原则限制的情况下,信任与尊重弥足珍贵。宋丹丹老师说:演戏不是演剧本、拍戏不是拍剧本。这很像一个外行说的话。演戏当然就是演剧本,拍戏当然就是拍剧本。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影视业是拍梗概和想法的。1895年电影刚发明那会儿,确实有过一阵拍想法的阶段。但经典好莱坞时期之后,剧本变成了影视工业的基础,就没人再敢去拍梗概和想法。剧本是影视业的发动机。即便一直在传说王家卫拍戏是没有剧本的,但我从不相信,就像不相信他回到家睡觉的时候还戴着墨镜一样。中国的影视基础还很单薄,但现在很多人没学会走就想跑,顺带着还想跨个栏。朋友们,任何事物都有门槛,写剧本看似简单,实际没那么容易,这里边充满了机关妙递。不经苦练深思,外人莫能一窥堂奥。

  六,讨论的结晶。大家就此话题的讨论有很多结晶,值得学习。卓别灵老师说:回想一下我看过的国外电影电视剧,有没有像宋丹丹这样说水词儿的演员呢?美剧日剧里没有,再贫的角色台词也是准确的,没废话。韩国偶像剧里肯定没有,澡堂老板那样的生活剧挺婆妈的,但是台词一句一句逻辑很紧密,摘录下来还挺有文学性的。——实际上,凡是好的作品,都不可能说水词儿。除非是把水词儿或废话当成一种风格。这一点昆汀塔伦蒂诺比较擅长。任宝茹老师说:一部剧要先有好剧本,再有好导演、好演员、以及好的创作团队,本来就是讲究合作的事儿,大家工作都到位乃至都优秀,才会有最终的好作品出炉。一剧之本是基础,二度创作是应该,如果都能在认可自己的同时也认可别人的努力,而不是夸自己就要贬别人,那该有多好!——这是理想状态,就目前来说不大可能。名利场难有高风亮节。高璇老师说:完全承认并尊重导演和演员们的天才,确实给剧本加分增色;但请不要把站在编剧肩膀上的高度,算成自己的身高。——高璇老师说得就是高。汪海林老师说:我与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员合作过,其中大部分严格按照剧本的设定进行表演,一部分会自己调整台词和表演状态,只有个别会删改剧情(近年这类人在增多)。我的经验是,在细节处理上,他们有时确实能有天才的发挥,给剧本增色。但谈到改剧本,再伟大的演员改出来的戏,也不如一个三流编剧。汪海林老师又说:每当我看到演员在宣传时说自己如何改剧本时,我就想,她真伟大,主动承担把戏搞砸了的责任。——汪海林老师说得真好。娟子老师说:本来影视剧就是团队集体创作,各个环节缺一不可,每个环节好,才会出好作品。但现在编剧面临的问题是:戏好了,人家现场改的,根本就没剧本;戏不好,是剧本太烂了。横竖咱的责任。——有好多宋丹丹老师的粉丝写信留言骂我,说我《美丽的契约》剧本写得太烂了,在此一并回答:《美丽的契约》这部剧是宋丹丹老师以及剧组集体编写的。我没起什么作用。绝对敏捷老师说:我有点不相信,还真有演员说不需要编剧就可以拍戏!我前几天还说她可能很快变成大配角,没想到今天她竟然放这么大的厥词。李亚玲老师说:不止演员,还有导演在专访中也说了,剧本只看了一眼就扔掉了,大家现场发挥……生活状态戏也许确有此情形,台词会被二度创作得面目全非。但故事架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情节桥段,还是编剧心血吧?踩在编剧肩上不言谢还嫌硌脚…太多二度创作的看不起原稿编剧,真是怪现象。——也不算怪现象。即兴创作也是一种天赋。我只是觉得,宋丹丹老师的戏不该请编剧,多花这笔钱不值当。梅子笑老师说:可惜现场想台词眼睛眨巴得都不像正常人类了,可词儿还是很水.....该对了一次,不等于次次都对;何况本来也不是很有货的人。——唉,梅子笑老师的话总是那么一针见气球。袖手2000老师说:剧本好比装修房,演员可以润点台词添点动作细节,毕竟房子是你住的,得贴切。但不能改剧本的结构,桥段的逻辑,对话的扣,否则局部的美抵不了整体的崩坏。演员切忌和编剧较劲,切忌挑出点台词的毛病就自叹彼不如我。剧本之妙在于起承转合的合理性,人物定位的当下性,演员能改的只是皮毛附丽。——真是行家里手!

  七,广告时间。幸好,还有一本小说《美丽的契约》。其实,小说《美丽的契约》就是剧本《美丽的契约》。为了便于阅读,删掉了十几万字,把场号拿掉了。这也是立此为证。初学剧本写作的同学,和喜欢研究剧作的同学,不妨买一本对照成片看看,可以学会什么是有效的台词与场景。当然,大家也可以不买,网络、手机也能读。该书广告宣传语取自编剧李樯老师的一句话:《美丽的契约》这本书,性婉从物,柔心弱骨,写当代生活如回忆往事。

  八,搂草打兔子。顺带说另一件剧本的事儿。2009年至2011年,我改编了刘震云老师的长篇小说《一句顶一万句》的上半部分。拍摄前,制片人觉得自己很懂剧本,又找了三四个编剧,按照她的意思重新写了一遍。但现在成片上署的还是我的名字。因此,我顺便声明一下:这部剧跟我也没关系,趁现在还没播出,请制片方尽快把我的署名拿掉。如果拿掉我的署名,合同里的最后一笔钱本人就不要了;如果坚持署我的名字,我可是坚持要的哟。这笔账你们比我会算。大家一别两宽,各生欢喜吧。

  九,职业尊严。中国影视圈里,人人都觉得自己懂剧本,人人都觉得自己会写剧本。任何人都觉得自己会写剧本的原因是: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生活过,并且自己的生活有价值。但生活并不等于艺术,大部分人的生活只对他自己有意义。讲故事的艺术是一种象征艺术,它试图告诉我们,在现实生活之外,还有无限可能。这需要天赋、才华、思考,长期的苦修;甚至还需要一点点上苍赐予的运气。其实每一个能写出好剧本的人都有一把秘密的戏剧钥匙,那钥匙别人拿不到;即便拿到了,你也找不到对应的那把锁。王伊老师在这次讨论中有句名言:负责任和有水平的编剧写的台词真的不是张口就可以改的。改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,当然,除了编剧,这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。

  那么,什么是真正的秘密?真正的秘密就是:你告诉他,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。汪曾祺先生的爱人曾经让汪曾祺把写作的秘密教给他们的孩子。汪曾祺先生非常为难,他说:这没法办。一个这么难以掌握的写作秘密,现在全影视圈的人都掌握了,人人都对剧本不满,都对剧本指手画脚。这让编剧同学们情何以堪!好吧。让我们怀揣这巨大的谁也不知道的秘密继续前行吧。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阿门!